諮詢/廖靜芳心理師
判斷指標&症狀表現
寶寶便秘有幾種典型症狀,包括一週解便次數在2次(包含2次)以下、一週至少有一次大便失禁、大便又粗又硬、有大量糞便塞在肛門口附近、解便時會肚子痛以及平常有憋便的習慣等。傅承偉醫師分析,2歲以下的嬰幼兒便秘大多是因為活動量低、水喝得少、纖維質攝取不足和腸胃蠕動較慢。有些人也提出某種類型的配方奶可能是便秘元凶,但這種說法目前尚未有科學根據,不足採信。
雖然一般家長都會用「排便時是否大聲哭鬧」來判斷寶寶是否便秘,不過傅承偉醫師說,不少嬰幼兒都會在排便時哭鬧,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寶寶。這是因為肛門尚未建立排便協調性,並不是便秘。他說,與其用哭鬧判斷,不如觀察寶寶在解便時是否因大便太粗太硬導致肛裂,倘若寶寶大便時肛門撕裂,十之八九是便秘。
小兒科醫師的4個貼心筆記
1. 無論孩子生什麼病,只要精神不錯、活力旺盛、進食正常,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
2. 若沒有合併咳嗽、流鼻水、發燒等其他症狀,呼吸時發出「ㄍㄡ、ㄍㄡ」的豬鼻子叫聲不一定是感冒造成的鼻塞,有可能是異物堵塞鼻腔。
3.退燒藥應列入家庭常備藥。發燒時只要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可以先讓寶寶服用退燒藥觀察半天~1天。
4. 除非大便又粗又硬又乾並卡在肛門口,否則一週只要解便3次以上就不算便秘。
如何處理
護理便秘寶寶必須要花比較大的功夫。要讓孩子的大便不「卡卡」,平時應儘量多為寶寶補充水分,並在製作副食品時選擇纖維質含量豐富的蔬果、也可以讓孩子吃少量含油食物潤滑腸道,服用益生菌或喝黑棗汁也可以促進排便。此外,按摩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媽咪可以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順時針幫寶寶按摩肚子以促進腸蠕動。
除了落實預防,媽咪平常也可以用軟便藥幫助寶寶排便更順暢。不過要注意軟便藥是讓糞便在形成過程中不變硬,無法讓已經成形的硬大便變軟,餵藥前最好先幫助寶寶將堵塞在肛門口的硬大便排出。媽咪可以先在寶寶的肛門口擦一點凡士林,再拿棉花棒前後刺激肛門,視情況搭配浣腸劑、肛門塞劑,如此通常可以讓寶寶順利解便。
一天應該大幾次?
嬰兒平均一天會排3~4次,2歲以後一天大約會解便2~3次,4歲以上的孩子排便型態已經和成人趨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