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
睡眠區
寶寶3-5個月開始練習翻身,這是因為寶寶脖子、肩膀、手臂肌肉發展逐漸成熟。此時翻身要注意,寶寶可能會因沒力氣翻回來,容易面部朝下,需注意是否有阻礙到呼吸。尤其是在寶寶喝奶後翻身容易壓迫到肚子,易造成吐奶(寶寶若是因翻身呈現趴著需趕快協助寶寶翻回來並在雙側圍物,勿讓寶寶作翻身練習),故寶寶喝奶後盡可能在拍完嗝同時,先讓寶寶平躺休息做靜態活動即可,勿作翻身練習唷!已會翻身寶寶容易有摔落的危險,照顧者一定要檢查平常活動的安全範圍,必需要有專屬嬰兒床,別獨自把寶寶放在大人床上,也別把遊戲床作為嬰兒入睡用途。嬰兒床高低調降需視寶寶成長階段調整,每一個階段需降一個高度,當寶寶有碰撞情形,必需加放護欄,才不至於瘀青情形出現。選擇床墊透氣是可以讓寶寶睡的安穩、舒適的。最後提醒家長,外出寶寶坐上娃娃推車,無論時間長短都請繫上安全帶,以防掉落的危險⚠️
寶寶成長,需照顧者多費心的唷!! Linda老師
嬰幼兒的基本照護
近日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多端,出門前感覺替孩子穿上適當衣物,到校途中卻發現天氣變冷或下雨更或者是熱到流汗的情形,孩子細嫩的皮膚也因此身體有不適症狀(熱的發癢、抓傷、起疹子...等)。
在中心老師接孩子們入園後,都會檢查孩子是否在出門前已換上乾淨的尿布,同時也會視當下天氣狀況,來增減孩子身上的衣物,並簡單檢查孩子身上是否有狀況(如:蚊叮、紅疹、屁屁紅、抓傷、抓痕、瘀青...等),老師也會在發現後拍照,告知Nina園長代為轉達家長,後續也替孩子擦上(凡士林、AD、身體乳液),防止身體與衣物接觸時的摩擦而感到不舒服。中心目前已開始在時段性開放空調,避免孩子太熱流汗而心情起伏不定,孩子在活動過後如有流汗,老師也會使用吹風機吹乾頭髮或者更換乾淨衣物呦!請家長在入園前先查看天氣預報,看看每日氣溫後,就知道孩子衣服該怎麼準備最為舒服,請在孩子的書包裡備好1-2套適當衣服及薄外套,方便老師適時替孩子做更換。如果孩子有皮膚比較敏感造成乾癢的,也請家長提供適合孩子擦的乳液、護膚膏或理膚寶水 B5修復霜,放置書包裡,提供老師替孩子們擦上喔。
小Emma老師
互動
有家長跟老師反應,孩子早上起不來、有起床氣、不想上學...等.當孩子沒睡飽、情緒自然就比較不好,別讓孩子長期處在睡眠不足狀態中。最常見同儕間明顯反應不靈敏、敏捷度不高等情形.活動課程進行時,注意力也會不容易集中、讓學習表現不佳、日積月累睡不飽,直接影響智力發育及人際互動(整天總是懶洋洋、無精打采,跟其他孩子的互動,也會出現問題-如:易怒).間接反應抵抗力下降(生病或生病不容易好)長不高等健康與生長問題慢慢出現。晚上10點到凌晨1點除了是大人美容覺時間外,也是孩子分秘生長激素最佳時機(孩子是睡大的一點也沒錯)。所以想要孩子不容易生病及長高,最好讓他(她)每天晚上9點就上床至隔日7點左右再起床.而想讓孩子有一覺好眠,最重要就是日間身體活動與健康飲食,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快樂來上學唷!如果孩子晚上入睡前情緒較不穩定,建議您可以營造睡眠儀式,讓孩子知道睡覺時間到了。例如:親子共讀、聽輕柔音樂、洗澡後親子按摩及喝睡前奶等,皆有助於睡眠,同時也可讓孩子帶著娃娃、小被子一起陪睡。以防半夜孩子醒來、卻發現爸媽不在身邊,當下至少還有安撫小物陪伴入眠,也別一直回應孩子~不論您是不是陪睡,孩子呼叫時,先別第一時間回應(確認是安全無虞時),稍微等待一會,讓孩子是有機會自己入睡。回應時,也淡定地告訴孩子「我在這裡」,並明確說出「你該睡覺囉!」~中心於午休時間也有睡眠儀式~除了播放睡眠音樂、燈光調暗,班級老師還會說睡前故事給孩子們聽~故事最後也會跟孩子說~寶貝們該睡覺囉!寶貝們午安等~故孩子也能很快地進入夢鄉。
Sandy老師
副食品及餐點設計
常有家長詢問嬰幼兒的副食品(餐點)是否可以加鹽呢?寶寶從呱呱墜地,不論是餵食母乳或配方奶,奶裡都是含有極少量的鈉,在寶寶4-6個月尚未接觸副食品之前,每天只能從奶裡獲得所需的鈉。中心針對6個月以上的孩子製作流質(蘋果汁與柳丁汁)、半流質(果泥)、半固體(粥品)及固體(大孩子餐點)等副食品,都是採用新鮮的食材,製作過程尤其在半固體或固體中會讓孩子接觸極少量的鹽,因鹽中含有的鈉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是可被接受無疑慮.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孩子稍微動一動就容易流汗,適量的給予對身體也是另一種幫助。嬰幼兒的味覺就像一張白紙,6個月左右是味蕾刺激的關鍵期,要讓孩子嘗試豐富多元的食材,感受不同的味蕾刺激,有時大人覺得味道很淡,孩子還是可以吃得津津有味,故孩子的副食品並非完全不能加鹽,烹煮時只要添加少許微量的鹽,就能改變餐點的口味,孩子的接受度也會提高.孩子在3歲前正是身體發展快速時期,如:外在的身高和體重爸媽一眼就可看出成長幅度;內在的腦部、肢體和各器官也正在發育,所以營養充足是很重要的,“鹽”也並非是孩子的違禁品,只要餐點裡添加適量,它是烹煮餐點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唷!
Peggy老師
嬰幼兒接觸戶外大自然的活動經驗
對於忙碌的家長而言,往往只能利用假日,才能帶著孩子到戶外走走親近大自然,享受一下親子的歡樂時光。但事與願違的不是每到假日都能遇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孩子在中心的時間裡;老師們也會視當日的天氣,抓緊風和日麗的上午時段;替孩子們整裝,鼓勵會走路的孩子以步行方式,體驗小團體的戶外活動;由老師帶往社區,感受溫暖的陽光及徐徐的微風。藉由社區的資源,帶著現階段的「好奇寶貝們」探索自然生態,例:觀察葉子的外觀、用手摸摸葉子上的葉脈、看看飛舞在小花上的蝴蝶、聽聽小鳥的叫聲,並且引導孩子尋找花圃裡的小昆蟲...等。透過接觸自然生態達到多元的感官刺激,不但能加深孩子對大自然「具體」的認知,更能創造出爾後更多「抽象」的想像空間,只要孩子戶外活動的頻率越高,孩子近視的機率就越低.不僅如此,當結合課程設計時,能讓知識貼近生活,並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最大好處還能增強免疫力唷!
Lisa老師
回應嬰幼兒
長有無觀察到,自家2-3y左右年紀的寶貝,在和年紀相仿的孩子們互動時,是不是時常出現這場景-上一秒還開心地玩在一起,下一秒卻莫名的發生衝突,進而出現咬人or咬自己,用手揮向對方或是大吼大叫的反應呢?
其實這都是因為學齡前的孩子,情緒發展尚未穩定,仍在學習如何將衝突,或是自身情緒轉換成言語來表達,所以才會出現先以肢體表達的情況,例如:動手揮人,拉扯對方衣服或是張口咬下...等,雖然這是一個常見的過渡時期,但我們仍要協助孩子渡過喔!以下提供爸媽一些幫助孩子的小技巧,第一、請家長要認同“小小孩也有情緒”這一點,如果孩子無法察覺到自己生氣,就無法處理情緒,知道並接納情緒後,再來談處理方式.第二、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處理情緒,情緒的控制是需要練習的!我們可以在當下教孩子用說的來表達,例如:媽媽,我很生氣!因為某某...(玩具被搶走了,被對方揮到).第三、陪同並協助孩子們一起面對衝突所産生的後果-如:老師會請咬人的孩子一起替被咬的孩子做冰敷和擦藥的動作,並協助引導兩人和好,擁抱一下!第四、平常除了機會教育外,也可多使用繪本來引導孩子們,例如:“生氣王子”“愛哭公主”“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我的感覺”...等.最後,提醒爸媽,當您家寶貝出現類似情況,請細心的陪伴及引導孩子,切勿出現過於激烈的言行喔!若您仍有這方面的疑問,歡迎請教園長媽咪或老師們喔!
Maggie老師
2021.04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