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
分享資訊
1.「家,是最好的語言教室」親子共讀也是促進寶寶語言和認知發展的有效方式。
從寶寶出生起,就可以開始進行,選擇合適的書也就很重要了。0~1歲的幼兒處於感官探索期,初期可能只是看書、拍書或咬書,這是正常的探索行為,因此選擇耐撕、耐咬的布書、玩具書或有聲書最為適合,不僅滿足寶寶的探索行為,且提供豐富的感官體驗。寶寶的專注力通常較短,初期閱讀時間可能不到1分鐘。家長不必因此氣餒,隨著共讀的次數增加,幼兒的專注時間會逐漸延長。1歲至2歲的幼兒處於語言爆發期:這時家長可以選擇材質厚紙板的感官書籍,例如音樂書和觸覺書。音樂書能夠發出聲音,而觸覺書提供不同的觸感,有助於幼兒感官的發展。中心也為幼兒提供推拉書很受幼兒的喜愛,能夠促進幼兒的小肌肉發展。但,要如何親子共讀呢?從寶寶出生後至1歲左右的幼兒,爸爸媽媽可以透過1.陪伴聊天、說故事及書中的圖片,描述動物的叫聲、顏色或食物等。這樣可以幫助嬰幼兒透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促進知覺發展,即使幼兒尚未能理解故事內容,也能享受父母的語音和情感。2.聊天的方式描述故事情節,若寶寶尚未能回應,家長可以自問自答來完成故事。生動的表情和抑揚頓挫的語調會吸引寶寶的注意。3.對話式的閱讀能增進親子互動,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幼兒參與到故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自然的態度,才能讓親子共讀呈現是一個簡單而有趣,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jojo老師
分享資訊
2.每日的點心時間都由廚工阿姨用心製作的果泥、果丁來給孩子們吃!在中心孩子每日都能品嚐到不同的新鮮水果哦!藉此可拓展孩子們的味覺經驗,也可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機率呢!
老師在餵孩子吃水果時,有觀察到部分孩子對於未接觸過的水果接受度很低,經了解,因這些孩子在家中是沒有吃水果的習慣!所以在老師餵食水果時會有些抗拒的反應,建議家長在家中也要給孩子們適當的攝取水果,跟中心同步練習,相信孩子會越吃越好的哦!雖然有些醫師、營養師會建議新手爸媽讓孩子6 個月後再開始接觸水果,其論點是讓孩子太早開始吃水果,由於水果口味較甜,有可能導致孩子對味道較淡的副食品接受度降低,不過在中心給孩子們吃的果泥時,都會用溫開水稀釋,為的就是避免讓孩子吃太甜的味道,進而影響到後續吃副食品!所以孩子在4~6 個月若已開始有吃副食品經驗後,就可以進入餵食水果泥了,可以先從水果汁慢慢開始,之後再循序漸進到水果泥-水果丁(片)
如果水果太甜的問題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營養健康又美味的水果還是可以給孩子嘗試看看唷!
那麼吃水果的好處有哪些呢?
① 豐富的維他命C:有抗氧化、增強防護力、促進鐵質吸收、有助於傷口癒合,甚至在「骨骼以及牙齒的生長」上也有很大的幫助!
② 含有水果果膠:果膠是一種水溶性多醣物質,大多存在於柑橘類果肉、蘋果果肉以及香蕉等水果。其好處是能夠調解血壓以及血糖、調節膽固醇、減緩腹瀉等功效。
③ 碳水化合物:有些水果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夠給身體「提供充沛能量」,並「促進腸道消化」。
不過水果的營養價值雖高,但對於剛接觸的孩子還是有整理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哦!
① 每種水果先吃少量來測試寶寶的過敏反應。
② 一次一樣水果,過3天左右,無異常或過敏反應即可再試下一種水果或加量。
③ 沖洗水果時先以流動清水沖洗,再以煮過的冷開水沖一次。
④ 選擇當季的水果,比較新鮮、農藥殘留也較少。
⑤ 性質由水果汁、水果泥、水果丁(片)循序漸進。
⑥吃完水果幫孩子潔牙或漱口以避免蛀牙。
很幸福生在擁有水果王國美譽之稱的台灣,讓我們一起帶孩子吃水果吃出健康,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成長茁壯!
Dora老師
分享資訊
3.最近許多家長都向老師反應,怎麼我家孩子以前好溫馴,最近卻變得很好哭。大人說一句就哭泣,拼圖拼不好就哭,書本翻頁卡住就哭,水杯蓋子打不開就哭,沒有自己關門就哭,不知為何就哭…哇!感覺無論什麼事,孩子馬上啟動哭泣按鈕啦!其實這是因為2-3歲的孩子正在發展自我意識,也開始進入了叛逆期,2歲後因認知與身體的發展正在進步,才會出現反抗行為,所以除了哭泣之外,也可能會出現尖叫,扔東西,或是倒地,大喊「不要」的情形.每每發生此情況,有的家長會開始趕緊安撫孩子,順從孩子,心裡想著趕快停止就好.這代表家長某種程度上無法忍受孩子有情緒,仔細想想,孩子是透過這些行為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哭泣是釋放宣洩情緒的行為,只要不傷害到自己或其他人即可.老師在中心遇到類似狀況的處理方式,可以供爸媽參考一下,第一、協助孩子確認情緒,並給予時間宣洩,有機會稍微調整情緒,就算孩子的哭點在大人眼中很莫名,我們還是要深深的同理孩子,並且淡淡處理.第二、不要過度關注孩子,在身旁陪伴即可,通常老師會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你可以有情緒,想躺著哭哭沒關係,老師在旁邊做事情,等你心情平靜點,我們再來說話喔!這樣可以避免孩子以情緒來引起大人注意.第三、平日分享情緒繪本來讓幼兒知道,原來自己是有各種情緒的啊!老師們的經驗都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哭泣的頻率和時間會縮短,漸漸的也會練習用說的來表達,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引導和陪伴孩子渡過此時期哦.若爸媽仍對此有疑問,歡迎隨時請教園長媽咪和班導師老師們喔!
Maggie老師
分享資訊
4.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要如何增加孩子的詞彙呢~相信「親子共讀」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陪孩子共讀,不但能夠增加孩子的詞彙之外,還能夠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能力;理解力、表達力、注意力相對也能提升,最重要的是可以增進親子之間互動的關係唷!中心每天都會說故事給孩子們聆聽,在這分享一些說故事的小技巧~
1、視幼兒年紀調整故事時間長短,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專注時間一定不同,同年齡孩子之間也會有所差異!
家長要視孩子本身的情況去調整故事長短,就算說不完一整本也沒關係,留著下次分次說也是可行的方法喔!
2、特殊的情境下搭配功能性繪本,可加深幼兒記憶,也更具體.例:孩子有偏食的狀況可以參考《愛吃青菜的鱷魚》、《愛吃水果的牛》等相關繪本。
3、加入角色或聲音、手勢及表情,讓整個故事情境更豐富~可以假裝成繪本裡主要角色的聲音(狗:汪汪)或是大特徵的動作(兔子:比出兔子的長耳朵)。
4、可搭配玩偶說故事,更能吸引孩子,刻意中添加趣味性~市面上有許多販售的手套偶跟手指偶都可以當作說故事的配件,更能吸引小孩子注視,也能添加趣味性。
5、不必完全照著故事文字唸~若繪本上的詞彙並不適合孩子,或是不能理解詞彙意思,太深度讓孩子不易理解,家長可以改成貼近孩子日常生活的詞彙,會讓孩子更加的理解!
6、繪本中圖片小細節通通都可以說,或問問孩子看到了什麼?其實小孩永遠比你想像的厲害!透過故事中的小細節引導孩子,除了培養幼兒的注意。
7、可將故事裡角色改成幼兒或幼兒熟悉的名字,可加深幼兒的記憶。例:有一天「炫炫」的爸爸媽媽帶炫炫到圖書館時⋯。建議家長要教導孩子愛惜書,並挑選適合幼兒年紀的書籍,且每天與孩子一起看書,同一本繪本可多說幾次,千萬別說了一次就擺著,相信家長會有不同的收穫唷!
Sandy老師
睡眠
5.孩子的睡眠會隨著年齡不同因而慢慢縮減。1~2歲的孩子一天總睡眠約11~14小時(含午睡2-3小時)每個孩子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會有一點小小差距,所以爸爸媽媽會慢慢的發現孩子越大越容易出現延遲睡覺時間的情況,孩子一下要喝牛奶,一下又要玩玩具.不然就是吵著要去哪裡玩,就是遲遲不肯去睡覺,這時爸爸媽媽必須建立固定的睡眠模式,讓孩子習慣,可以在睡前放睡眠音樂或是說著睡前故事(時間勿太長)讓孩子提前知道等回要準備睡覺了;平日孩子在校作息都是相當有規律,午休前老師也會說說睡前故事及播放睡前音樂[Ami tomake ]讓孩子慢慢進入夢鄉。到了假日孩子在家多數家庭,會稍微亂了作息,其實可能原因,晚上晚睡,早上晚起,中午就晚給午睡,(假日午睡千萬別太晚睡),也勿等到下午3~4點才睡,一定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情況。爸爸媽媽在假日時間多與孩子互動~例如:到社區或公園玩,這些戶外散步及跑跳活動,都能有助於晚上的一覺好眠唷!
Betty老師
2024.09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