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園地
宜禾園地
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 - 2022.03

2022.3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

分享資訊
太晚接觸副食品,錯過黃金時期,專家大多建議六個月以後才開始添加副食品,尤其是家族史有過敏的孩子,通常會被建議延後再延後。然而,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太晚給副食品不但不能減少過敏機率,反而還可能會增加!大多是建議四到六個月開始為寶寶添加副食品,也是醫學上最好的時機點。因此如果不在此時添加副食品,寶寶的口腔肌肉無法得到良好的訓練,也會影響未來的咀嚼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四個月到九個月是訓練寶寶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當寶寶的腸胃道在四個月大準備好接受副食品的同時,身體的免疫系統也開始準備好免疫耐受性的產生,而此黃金時期,正好是在寶寶四個月到九個月的年紀之間。中心在寶寶四個月時,讓寶寶吃米糊搭奶並以循序漸進方式增加米糊量,直到第一階段米糊結束(約一個月時間);再進入第二階段果泥搭奶方式來進行,當寶寶在練習過米糊與果泥階段也都嘗試過後,相信寶寶的咀嚼與吞嚥能力已有相當進步,待準備進入第三階段粥品食物囉!此時寶寶也已滿7個月,在廚房阿姨每天精心製作的餐點,讓寶寶有著足夠的營養,看著寶寶身高、體重逐漸上升,老師開心,爸媽也很開心,建議在家也能與學校同步;新手爸媽在料理食物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詢問中心園長媽咪唷!
Momo老師

關照情緒

6~9個月大寶寶哭泣的兩種常見焦慮分別是「分離焦慮」與「陌生人焦慮」它們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也都和主要照顧者的依附有關;「分離焦慮」是指在主要照顧者離開時感到傷心和不安,而「陌生人焦慮」則是指對於陌生人感到警覺和注意。然而,這些行為是確保孩子安全的天生機制,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為他信任的對象和安全感的來源,也就是與寶寶建立「安全依附」的關係將是極為重要的話題!擁有「安全依附」的孩子情緒是較快樂的,也能表現較多的主動探索和學習以及表現較少的負面問題與敵意行為。同時也較能與同儕合作及和睦相處。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呢?寶寶會哭泣,大部分原因是身體上的不舒服,例如餓、痛、冷、熱、噪音、光的突然變化或尿布濕了等因素。隨著逐漸成長與成熟,寶寶哭泣的頻率會逐漸下降。想想看,當孩子餓了、尿布濕了、不舒服的時候,他想知道誰可以來安慰、滿足他的需求、解除他的不舒服。因此,放聲大哭是一種宣告,表示他需要有人來幫助,照顧者若能立即回應,告訴孩子「我來了...」、「好!我在泡ㄋㄟㄋㄟ了...」,是建立良好依附關係的第一步。
日常生活中持續的互動式照顧,是建立彼此正向情感連結的基石。此外,柔和且規律的刺激能使寶寶的肌肉張力、心跳、呼吸頻率下降而恢復平靜,所以當各種方式都無法讓寶寶停止哭泣時,不妨試試溫柔撫摸、輕輕的搖動或哼唱輕柔的旋律等。(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偏愛笑臉、愉悅的聲音及正向的社會刺激)。因此,經常和寶寶說說話、逗弄孩子、多一些擁抱和笑容都能循序漸進的為彼此發展「安全依附」。此外,「同步互動」,能及時適切的回應孩子的需求並給予適當的互動,例如:當孩子想玩的時候給予遊戲的刺激,而當孩子想靜下來的時候給予協助與安撫也是建立「安全依附」的一種方法。對於已經進入焦慮階段的寶寶,如何與其建立「安全依附」的關係?面對初次見面的焦慮寶寶,接觸不宜太過躁進,應該先觀察其興趣與偏好,尋找適當時機介入與之逐漸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切勿急迫的接近恐懼、焦慮中的孩子,如此一來只會讓寶寶更加焦慮哦!另外,讓寶寶隨身攜帶熟悉的生活用品,例如棉被、枕頭等物品也能增加其安全感哦!
Sherry老師

回應幼兒
每一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每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家中若有兩寶或有親朋好友有同齡孩子請勿互相比較,請家長給予適當的管教方式及陪伴長成,相信父母的角色會決定孩子如何出色;孩子一出生就像一張純白的紙張,大人給予孩子什麼樣的管教方式,孩子是可能完全吸收及模仿,所以千萬不要寵孩子,孩子做錯了,爸爸、媽媽要堅持原則及引導至正確的方向,而不是因孩子小覺得他不懂,一次又一次放寬規矩;當下必須與孩子說明清楚及不對的行爲。例如: 打人、丟東西、搶東西…等問題,當家長沒有告知孩子時,他(她)會認為他(她)的行為是被大人所允許及認同,請爸爸、媽媽要堅持原則愛孩子與寵孩子是完全不同定議,愛他就需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因孩子再大一點就比較難導正回來囉!務必讓孩子帶著正確行為來成長唷!
Betty老師

活動規劃與執行
1歲半以下的寶寶目前這階段年齡的幼兒對於「分享玩具」或「輪流玩」的概念很模糊,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主要照顧的托育人員應該多以引導的方式,讓幼兒轉移目標並且給予幼兒在有安全感的狀況下同理他人,幼兒自然會做出共享的美好行為,避免讓幼兒認為分享是被強迫才要做的事,也能讓幼兒自己願意延遲等待的滿足;對其他幼兒慷慨分享的社交關係建立著更好的機會,這也是幼兒這個階段需要學習的課程!中心照顧者給予良好適當的引導,可以啟發幼兒在團體生活時,強化同儕之間能夠「分享玩」及「輪流玩」的互動模式,相信幼兒間會減少衝突與情緒不佳的情形出現喔!
Amy老師

分享資訊
爸爸媽媽聽過「腸胃型感冒」嗎?還是腸胃炎?ㄧ般感冒?其實腸胃型感冒是集合不同病毒,會有一般感冒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發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合併腸胃炎的症狀(噁心、嘔吐、腹瀉、肚痛等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10天,而所謂的病毒通常指的就是「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的感染年齡非常小,以小孩為主,但是成人偶爾也會感染,只要幫患有病毒的寶寶換尿布,手沒有馬上洗乾淨,抓起一塊餅乾,病毒馬上就吃到肚子裡了;諾羅病毒只需即少量病毒,具有大量感染力,經常是「一人感染,全家都中」的情況,任何年齡層皆有可能受到感染。諾羅病毒潛伏期24到 48小時,有些人在12小時內就會出現症狀,相對之下,孩童嘔吐、腹瀉的症狀也會比成人明顯許多。由於諾羅病毒會長時間存活在排泄物或嘔吐物中,即使是感染者恢復之後兩個星期內,排出來的糞便內仍存有病毒,並且具有感染力,因此很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感染。目前輪狀病毒自費有口服疫苗,在出生後滿2、4、6個月(最後1劑不得晚於出生後32週接種)打完,雖然還是有可能受到感染,但是症狀會減輕許多,不過諾羅病毒還沒有疫苗。在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營養及電解質,搭配減輕上吐下瀉的藥物,以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的流失,因為體液的流失,有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的不平衡,進而引起抽搐,如果嚴重脫水時需住院打點滴,此時建議以「少量多餐」、「清淡飲食」的方式進食;此外,必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家中的物品或是孩童玩具,可用漂白水稀釋後擦拭消毒,避免接觸傳染,同時要養成經常且正確洗手的習慣(濕、搓、沖、捧、擦,大約需要至少20秒),或是戴好口罩,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喔!
Amanda老師

分享資訊
當小寶貝邁入2y後,老師們時常被家長問到,為何孩子不太會說話?怎麼會說的詞彙那麼少?是不是語言遲緩了?爸媽的心情我們懂,其實,每個幼兒的氣質不同,所以幼兒說話的主動性會有所差異,加上照顧者給孩子的語言刺激不同,也會使每個孩子語言能力快慢不同,因此只要幼兒的語言能力沒有落差過大,我們只要提供足夠的語言刺激、引導;陪伴孩子練習說話即可,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人需要耐心的“等待”孩子的主動語言;中心提供一些可以引導孩子說話的技巧供爸媽參考.1、多和孩子說話2、重視孩子“聽”的理解能力(讓孩子練習聽簡短明確的指令來做事,例如:拿濕紙巾、拿帽子)3、當孩子有需求時,勿直接給予幫忙,而是用語言說出來孩子的需求並實際做,協助幼兒將語言和情境做連結,提升語言記憶4、多共讀,讓孩子從小領略語言之美5從、遊戲互動中,自然引導孩子開口,中心的老師們平日都會將小技巧融入日常中,若爸媽有任何相關問題,也可請教園長和班級導師喔!
Maggie老師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