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園地
宜禾園地
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 - 2025.1

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

分享資訊
1、季節交替之際,有時陽光普照,有時又陰雨綿綿,這樣的天氣容易導致感冒和過敏性支氣管疾病的發作。特別是對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細支氣管炎的風險更高且傳染力更強,因此在這個時節我們要多注意與照護孩子,一起守護孩子的健康!感染細支氣管炎的主要原因分為「病毒感染」和「細菌病毒」。

病毒感染: 2 歲以下的孩子支氣管很細,當病毒侵入呼吸道除了會讓寶寶發高燒外,呼吸道因發炎會增生痰液,這些痰很容易卡在孩子極細的細支氣管中,造成呼吸時有喘鳴聲以及嚴重的咳嗽,有時甚至會有咳到吐、食慾減退的情況,整個病症通常持續 1~2 週才會慢慢好轉。

細菌感染: 發病的症狀會比病毒性的細支氣管炎嚴重,孩子活動力會明顯下降,看起來病懨懨的,同時會引發高燒退了又燒、燒了又退、痰也可能少了又變多的情況,細菌性的細支氣管炎容易演變成肺炎,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抗生素的療程。        以下4種日常照護方式供爸比媽咪參考。   

補充水分:水分的補充相當重要!若水分補充不夠,痰的濃度變得更濃,更不易排出。

蒸氣治療: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是將生理食鹽水或飲用水加入蒸鼻機中,藉由機器運作時所產生的蒸氣煙霧,讓孩子吸入後將支氣管中的痰稀釋,吸完蒸氣別忘了再加上拍痰動作,能更好的將痰液排出唷!爸爸媽媽如有需要也可自備這種簡易型蒸鼻機帶來學校供孩子使用哦!

拍痰:氣管的構造是大的氣管有纖毛,而細支氣管沒有纖毛,因此卡在細支氣管的痰會很難排出,所以在家中爸比媽咪可以藉由拍痰的方式,使小寶貝的身體震動,將卡在細支氣管中的痰往大氣管集中,只要痰到了大氣管,大氣管的纖毛會將痰液往上掃,就比較容易咳出來哦!一天可以多做幾次來幫助孩子順利排出痰液。關於詳細拍痰的技巧有疑問都可詢問班級導師或園長媽咪,也可於就診時請醫護人員親身指導。

※ 請在飯前或飯後 1 小時做,以免引起嘔吐進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戴口罩&勤洗手:親愛的爸比媽咪,請記得預防勝於治療,別忘了戴先生與勤小姐是好朋友!最爲重要的是戴口罩及勤洗手,另外細支氣管炎是經由飛沫傳染,建議家長少讓孩子進出人多的公共場所,若要去公共場所最好讓孩子戴上口罩並多洗手!     

貼心提醒
一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戴口罩唷!這階段的孩子呼吸力較弱,可能導致孩子過於費力呼吸引發窒息危機。如坐推車可善用雨罩或是給孩子帶上有透明面罩的防護帽,都能有效避免飛沫等細菌傳染!

一歲以上的孩子已開始發展獨立行為,覺得不舒服時會自行拔除,即可開始給孩子練習戴口罩囉!以保護自身與他人的健康。

細支氣管炎對孩子們的健康影響深遠,在環境方面應加強清潔、維持整潔與保持空氣流通性,讓我們一起關心與保護孩子的健康,確保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Dora老師

分享資訊
2、相信父母對孩子哭個不停,不禁懷疑:「到底要怎樣才能讓他不哭?」然而,心理學研究指出,寶寶的哭泣並非無意義;事實上,所有哭聲背後都隱藏著生理或心理的需求,而大人對這些需求的「敏感回應」,將對寶寶的「情緒穩定」和「信任感」建立啟動的關鍵作用。哭~是孩子的溝通工具,在1歲之前,孩子的哭泣通常與生理需求相關,例如飢餓、疲累、需要換尿布或尋求陪伴等等。不同的哭聲,對父母來說就像是一種「密碼」,需要細心解讀;而從寶寶四個月大開始,寶寶會受到周圍情緒的影響,表現出情緒感染的能力。當家中氣氛緊張或父母心情低落時,寶寶的哭泣也可能更加厲害。因此,父母需要排除生理需求的同時,也應留意自己的情緒是否影響了孩子。0-1歲是孩子建立信任關係的重要時期。當寶寶頻繁地歇斯底里哭泣,而身體健康、生理需求均無問題時,父母需要反思是否忽略了與寶寶的互動。例如,孩子可能因為缺乏關注,試圖通過哭泣引起父母的注意。因此,敏感覺察孩子的情緒並給予溫柔回應,能幫助孩子減少無助感,建立安全感。

隨著孩子一歲後,邁向自主階段,他們的情緒表現變得更加多樣化,甚至出現「謀略性」的哭鬧。例如,孩子可能邊哭邊觀察父母的反應,發現沒有效果後繼續哭鬧。這個時期,孩子的行動能力提升,但語言能力尚未發展成熟,無法用言語清楚表達需求,因而容易以發脾氣、拍人、咬人等方式,做釋放情緒。                             

家長可以怎麼做?

1.父母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和表情,嘗試解讀情緒來源。例如,孩子生氣時,可以說:「你是不是覺得不開心,因為想要的玩具被拿走了?」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和命名自己的情緒。2.當孩子因語言能力不足而感到挫折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手勢、動作或簡單的語言來表達。例如,教孩子用點頭或手勢來表示需求,這可以幫助減少因表達不清,而引發的情緒問題。3.父母需要以穩定的情緒回應孩子,避免因孩子的哭鬧而情緒失控。穩定的態度能幫助孩子感到安心,進而逐漸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寶寶的哭鬧背後,是他們與成人們及環境互動的一種方式,也是探索情緒的重要過程。父母在這個階段的引導與陪伴,不僅能幫助孩子學會表達情緒,還能讓他們建立起安全感與信任感。透過耐心和理解,孩子將在未來擁有更健康的情緒發展與良好的人際關係。
Jojo老師

分享資訊
3、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囉!中心的老師們,最近陸續安排了各式各樣活動,來提升幼兒對農曆新年的認知和印象喔!老師們安排的活動五花八門,精彩極了.例如:1.協助教導孩子製作新年的美勞作品,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2.老師準備新年互動書來分享,透過內容了解基本傳統文化和常見習俗.3.中心播放新年音樂,老師們教孩子唱歌,說吉祥話…藉此提升語言能力.4.食育活動-老師們和廚房阿姨陪伴孩子做發糕,孩子們攪拌均勻的動作,可以鍛鍊到手臂和手腕,促進大小肌肉的發展,而將麵糊倒入碗中的動作,也能提升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最棒的是,孩子還能品嚐美味的發糕呢!5.園長發放紅包給孩子們,老師引導孩子雙手接過紅包,說句吉祥話或是謝謝園長媽咪,這也是讓孩子練習表達自己的感謝和祝福喔!相信家長們陸續收到相關照片時,一定能感受到自家孩子們的喜悅之情!中心祝福大家,2025新年快樂,闔家平安,蛇年大吉喔!
Maggie老師

分享資訊
4、幼兒越來越大,對於很多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不斷的想盡方式要去探索,就開始出現了爬高爬底的動作、翻箱倒櫃樣樣來,特別喜歡站在椅子上跳跳跳,接著跳下去或是爬到桌子上玩,也會將櫃子內的物品一個一個拿出來探索了,還會好奇的放入嘴巴、鼻孔內因而發生危險!! 例如:珠子、藥丸、硬幣、小電池、鈕釦、玩具零件等等小物品,孩子會藉由嘴巴去探索或是塞進鼻孔內造成危險,如不小心吞下去時,請觀察幼兒是否有任何不舒服情況,例如:拉肚子、胸痛、嘔吐、喉嚨痛…等等情況,必要時請立刻就醫照X光,請醫生評估取出,提醒爸爸媽媽為了安全在幼兒的活動範圍內,記得將物品收拾好或是放在高處,讓幼兒不易接觸到的地方,才能防止意外發生。隨時留意幼兒的嘴巴是否出現「咀嚼」像在吃東西的動作。若是有此動作,請立即檢查一下幼兒嘴巴,是否有放東西進入口中;家長必須無時無刻留意幼兒的安全視線範圍,才能確保幼兒平安與健康長大。                    
Betty老師

適合發展
5、手指謠是什麼?
「手指謠」是指節奏輕快、並搭配手部動作的兒謠,是在引起幼兒學習興趣上非常適合的一個互動方式,而其中手部的動作與兒謠的語文特性,還能夠促進幼兒在手部的精細動作、大腦及語言上的發展。在中心老師會於活動與銜接下一個活動轉換時,帶領孩子唱玩手指搖。手指搖還配合了適宜的手部動作,可以邊唸、邊聽、邊做、邊玩;如果經常性進行,不但能增進雙手的靈活與協調性,還能刺激大腦發展,提昇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很好的親子互動喔~

以下提供幾首手指搖是老師於中心常使用的,與家長分享,邀請您帶著寶貝一起手指搖動一動~

1、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一個剪刀、一個石頭~變成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一個剪刀、兩個剪刀~親親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一個剪刀、一個布~包住小白兔

2、鵝爸爸來了
鵝爸爸來了、鵝媽媽來了
點點頭呀、握握手
鵝爸爸再見 、鵝媽媽再見
小手擺背後(@可以放在不同位置 ,例如:眼睛、鼻子、嘴巴讓孩子認識不同部位)

3、炒蘿蔔
炒蘿蔔、炒蘿蔔
切切切!
包餃子、包餃子
捏捏捏!
好孩子、好孩子、蓋印章

4、猴子盪鞦韆
五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四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三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二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一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
手指謠是什麼?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5、打開傘
下雨天、打開傘
走一走、看一看
雨停了、收傘!(抓)

簡單易學的手指謠,可以讓爸爸媽媽在家能與寶貝增進感情,也可於通車途中轉移孩子哭鬧的情緒最佳方式唷!
Sandy老師   

2025.1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

回上一頁